差评消失了:都是好企业,没有黑心企业_云在青_高管_车企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kb体育官方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差评消失了:都是好企业,没有黑心企业_云在青_高管_车企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,嘉靖面对清流党和严党的对喷,说出一句金句:

“云在青天水在瓶,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,有些是水,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,都是忠臣,没有奸臣。”

今天看到一个新闻,颇有感慨:

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发布道歉声明称:

“对于其在 2025 年 6 月 27 日发布的关于小米 YU7 的不当言论,深表歉意。我已深刻反省,并删除相关不当内容。今后定当谨言慎行,共同维护行业良性发展。”

“深刻反省,谨言慎行”,像是犯罪分子写检讨书一样。

底下的评论是:

“高管及时道歉态度诚恳,知错就改维护行业和谐真好”。

“高管总算道歉了,态度挺诚恳。知错能改就好,以后谨言慎行,大家一起往前看。”

展开剩余78%

“高管及时道歉态度诚恳,知错就改维护行业和谐真好”。

“高管总算道歉了,态度挺诚恳。知错能改就好,以后谨言慎行,大家一起往前看。”

你别说,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,除了骂特斯拉、保时捷等洋牌子不用道歉,骂别的品牌都要掂量掂量。

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打为“黑媒体”、“黑公关”、“水军”。

作为一个数码产品爱好者,过去我很喜欢看国产科技企业的新品发布会,看弹幕打架,看发烧友指出ppt上的猫腻。

但现在,我是基本不关注了。

因为现在的发布会前后,全都是各大评测博主对企业各种角度的吹捧 ,“充值”内容铺天盖地。

有的甚至都是用AI写的,夸的驴头不对马嘴。

另一边,则是企业法务部门接二连三发布的“打击黑公关”战报与起诉状。

两种景象,泾渭分明,又让人哭笑不得。

以前浙江金华有个企业,被人追着骂抄袭保时捷,最强的研发部门是皮尺部,但人家愣是一声不吭,觉得挨骂是应该的。

现在不一样了,车企可以骂回去了:

你会介意自己的老婆长得像刘亦菲吗?

我们的头部企业,营收已经从千万、十亿一路攀至百亿、千亿,格局理应更大。

但现实呢?

现实是被企业起诉的车评人越来越多。

它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容忍媒体那怕是最轻微的批评声音——一句质疑往往会被简单归为“污蔑”。

更容不下媒体任何的措辞失误,稍有出入便被打上“造谣”的标签。

有家车企也很有意思,自己家车卖不好,企业老板说这都是黑水军在搅局,有人每个月花三五千万黑自己,但!具体资助者不明……

东西卖的不好,全怪水军抹黑,吊诡的是,在众多车企 “重磅悬赏黑水军线索”的通告里,从未见哪家揪出了“幕后金主”是谁。毕竟,每个月花三五千万去黑别人的企业,也是有钱到离谱了。

反倒是各家发布会的主讲人,公开变着法子黑友商,却一点事没有。

A在发布会上说“最大的豪华是安全”,B企业就说“安全不是豪华”。

C企业领导怒喷D企业是小偷,偷技术,D企业就说C企业的技术是硬吹出来的。

怎么法律管得了网友评论,管得了黑水军带节奏,就管不了企业CEO的信口开河、虚假宣传、夸大抹黑呢?

现在讲究“营商环境”,一些大企业高兴得不得了。

他们高举“营商环境”大旗,面对舆论的监督、批评,上来就扣上破坏“营商环境”的帽子,24小时紧盯“负评”,投诉未果后就发律师函,威胁起诉。

他们总把“初心”挂在嘴上,殊不知十多年前,自己刚刚起步,遭遇媒体、用户批评的时候,都是老老实实整改、解决问题,以求原谅。

他们总说自己是良心企业,只赚取微薄的利润,但事实上却在短短十多年间成为万亿市值的巨头,比西方任何一家企业的致富速度都快。

也就是这个时候,他们猛然发现:

遇到问题的时候,直接“解决”掉那些提出问题的人,似乎更简单有效。

毕竟,税收是自己缴纳的多,是重点企业,民族形象企业……

而当巨头和巨头发生利益矛盾,互相拆台了怎么办?

这时候,监管也很为难,一个是A市纳税大户,一个是B市重点扶持企业,还有国资入股,怎么解决矛盾呢?

“云在青天水在瓶……都是好企业,没有黑心企业。”

-完-

发布于:北京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kb体育官方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